大数据里看五一成都热度
在刚刚过去的“五一”小长假中
成都爆火
从全国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
位居最热目的地城市第二位
假期最热旅游目的地城市第三位
旅游数据反映了城市的
传播力、美誉度、关注度、发声度
今天,让我们通过大数据解密
成都“五一”小长假
数据说话
/市场恢复率高于全国水平/
●据综合测算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全市共接待游客1939.4万人次,较2022年同比增长42.5%,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23.1%;
●旅游总收入150.6亿元,较2022年同比增长81.9%,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2%。
●接待游客总人数、旅游总收入较2019年增长率分别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、11个百分点。其中,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754.7万人次,实现门票收入8153.5万元,同比分别增长95.1%、156.6%,按可比口径,分别较2019年“五一”假期增长7.7%、12.8%。
/旅游热度位居全国前列/
●据新华社联合相关机构发布的游客大数据显示,成都位居最热目的地城市第二位,仅次于广州市。
●据携程发布的《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》显示,成都位居假期最热旅游目的地城市第三位,仅次于北京、上海。
●据百度地图“人口迁徙”大数据显示,从假期第三天开始,成都市外来人口迁入规模占全国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,假期前四天中有三天(4月29日、5月1日、5月2日)成都人口净流入占比位居全国第二位(均仅次于广州市),充分体现了成都文旅对于国内游客的巨大吸引力。
/线上产品订单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/
●“五一”假期,成都旅游产品线上订单增长强劲,订单量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。据线上旅游产品订单大数据显示,“五一”成都旅游产品线上订单696.4万,较2022年同期大幅增长超过263%,按可比口径,较2019年“五一”增长36.8%。
火在哪儿?
历史文化类景区
备受青睐
“五一”假期,客流量排名前15的A级旅游景区中,历史文化类景区占据10席。
从游客青睐的旅游景区类型看,文化体验游、天府古镇游、都市“微度假”类景区最受游客假期喜爱。“五一”假期,客流量排名前15的A级旅游景区中,历史文化类景区占据10席,其中天府古镇类景区占据6席。
其中,宽窄巷子、成都武侯祠博物馆、街子古镇、成都大悦城、安仁古镇、洛带古镇、青城山—都江堰景区、三圣花乡观光旅游区等天府古镇、都市游景区、“微度假”打卡地等8个A级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均超过30万人次。
省外游呈现显著
复苏态势
假期成都外省游客占比20.26%,较2022年提升16.37个百分点,较疫情前2019年高出2.8个百分点。
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外地游客尤其跨省游、远程游复苏强劲。据全域游客大数据监测显示,假期成都外省游客占比20.26%,较2022年提升16.37个百分点,较疫情前2019年高出2.8个百分点。其中,来蓉省外游客以北京市、陕西省、广东省、重庆市、上海市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以及四川省周边省市游客为主。
过夜游全面超过
疫情前水平
游客抽样调查数据显示,假期成都过夜游客占比32.96%,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。
今年“五一”小长假,国内游客出行出游距离更远,度假需求、住宿消费需求快速上涨,带动成都过夜游客比例较2022年大幅上涨,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。游客抽样调查数据显示,假期成都过夜游客占比32.96%,不仅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,较2019年“五一”假期也高出3.09个百分点。
过夜游的全面复苏有力带动了假期住宿业快速发展,酒店平均入住率水平创下近年来“五一”小长假新高。根据游客抽样调查数据和线上旅游产品订单大数据,“五一”假期全市住宿业设施平均入住率达77.15%,远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,较2019年同期高出4.18个百分点。
弹性类旅游消费占比有所提升
从花费构成看,游客在住宿、购物、餐饮、景区游览等消费类型的花费累计占比为82.97%,较2019年五一小长假占比有所提升。
2023年“五一”假期,游客旅游消费需求得到集中释放,住宿、购物、餐饮等弹性类消费占比有所提升。从花费构成看,游客在住宿、购物、餐饮、景区游览等消费类型的花费占比分别为25.89%、23.57%、21.52%、11.99%,累计占比为82.97%,分项占比分别较2019年“五一”小长假增加0.59、1.77、4.12、3.99个百分点,表明游客更加注重假期出游品质,更愿意在购物、餐饮、景区游览等旅游弹性消费上“花钱”。
部分图片来源于成都日报、景区场馆
订阅号“文旅成都”,每日热点和爆点都不会错过